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84

84.我看到一个秃头

84.我看到一个秃头,不过只看到它的顶部,就是头顶骨;我听说,那些一年内就要死去的人就会看到这种异象,于是他们便做好准备。木星人并不害怕死亡,只怕离开妻子,孩子或父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死后仍继续活着。他们知道自己不会丧命,因为他们就要上天堂了。所以,他们不将其称为死去,而是称为变成天堂。在木星,那些生活在真正的婚姻之爱中,并如父母所应该的那样照顾自己的孩子之人不会死于疾病,而是平平安安,好像睡着了;就这样从这个世界转到天堂。

按我们地球上的年龄来算的话,木星人死亡时的年龄是三十岁。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死去,是出于主的旨意,以免人口增长过多,超出这个星球所能承受的。他们到了这个年龄后,就不肯像那些还没有到这个年龄的人那样被灵人和天使引导;因此,灵人和天使很少靠近那些年纪大的人。他们发育成熟的速度远比我们地球人快得多,并且在刚成年,即青春萌动时就结婚。然后,他们的快乐就是爱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照顾自己的孩子。诚然,他们也将其它快乐称为快乐,但相对来说都是外在的快乐。

属天的奥秘 #3030

3030.“倘若那女

3030.“倘若那女人不肯跟我到此地来”表示属世人怀疑那情感是否可以分离。这从“女人”和“跟”或“跟我到此地”的含义清楚可知:“女人”是指真理,在此是指来自主的属世人的真理,这真理要与理性的神性良善结合;由于一切结合都通过情感实现,如前所述(3024节),所以“女人”表示对这真理的情感。“跟”或“跟我到此地”是指与属世人分离,并与理性人结合,因为“地”在此和前面(3026节)一样,是指属于理性的爱之良善。从经上说“倘若她不肯”可以看出,怀疑是存在的。
从前面的讨论清楚看出,这些话和接下来直到24:8及之后的那些话包含什么。为更好地理解这些事,我们可以多说几句。真正的理性从良善存在,从真理显现。良善沿着一条内在途径流入,但真理沿着一条外在途径流入。良善以这种方式在理性中与真理结合,并使得理性成为理性。除非良善在那里与真理结合,否则理性不是理性,尽管它由于人的推理能力而看似理性(1944节)。这就是理性在人里面形成的通常途径。
主和其他人一样出生,并且愿意和其他人一样接受教导,所以也愿意以同样的方式使祂的理性变成神性;换句话说,通过从神性经由内在途径而来的流注使理性中的良善变成神性,通过经由外在途径而来的流注使理性中的真理变成神性。因此,理性在良善方面被如此形成:它处于预备接受真理的状态。这种形成由本章开头的那句话来表示,即:“亚伯拉罕已经老迈,到了日子;耶和华在一切事上都赐福给他”,这句话表示当达到这种状态,即主的人身或人性要变成神性,一切事物都被主按神性秩序重新排列时(参看3016,3017节)。接下来要考虑的是,真理要与理性的良善结合;并且如前所述,这种结合以通常的方式,也就是通过从属世人中被召唤出来的记忆知识或事实和认知,或说世俗和宗教知识来实现。
经由内在途径形成的理性的良善本身就是土地本身,而真理则是将要播种在这土地里的种子。真正的理性从不以其它任何方式出生。为了理性能以同样的方式在主里面形成,并凭祂自己的能力变成神性,主来到世间,愿意像其他人那样出生。否则,祂根本不用出生就能披上一个人身,正如古时祂向人们显现时经常所行的那样。
这些就是本章所包含的事,即:真理如何从属世人中被召唤出来,要与理性的良善结合;由于那里的良善是神性,所以那里的真理也要变成神性。对世人,尤其对一个不知道理性心智是不同于属世心智的某种事物,因而不知道理性是通过知识或认知逐渐形成的世人来说,这一切是极其模糊的,以致他理解不了。但对那些对理性人和属世人有所了解,并拥有某种光照的人来说,这些观念是很容易理解的。天使则如同在大白天那样清楚地看到它们。
为获得对它们的某种概念,可参看前面的讨论和论证,即:真理方面的理性,或理性中的真理是通过进入记忆知识和认知,或说进入世俗和宗教知识的流注形成的(1495, 1563, 1900, 1964节);它不是从这两种知识,即世俗和宗教知识,或知识和认知出生的,而是从对它们的情感出生的(1895, 1900节);这两种知识只是良善的器皿(1469, 1496节);空洞的记忆知识或事实必须被摧毁(1489, 1492, 1499, 1500节);在理性中,对良善的情感如同对真理的情感里面的灵魂(2072节);什么是对理性真理的情感,什么是对纯记忆的真理或事实真理的情感(2503节);外在人通过知识或认知与内在人结合,也就是说,当知识或认知被植入爱与仁的属天事物时,理性人便与属世人结合(1450, 1451, 1453, 1616节)。

属天的奥秘 #4493

4493.“于是,他

4493.“于是,他们就给凡出他城门的所有男丁都行了割礼”表对外在事物的接受。这从“给所有男丁行割礼”和“出他城门”的含义清楚可知:“给所有男丁行割礼”是指唯独在外在事物上被引入那人民,即雅各后代的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中(参看4486节);“出他城门”是指背离古人当中的教会教义,如刚才所述(4492节)。由于所表示的是对他们自己教义的背离和对外在事物的接受,故经上两次说“凡出他城门的”。但经上没有像在其它地方那样同时说“他们进城门”,因为“进”表示对教义的接受,对外在事物的背离,而此处描述的是反面。
有必要说一下此中是何情形。上古教会成员,也就是哈抹和示剑及其家族所属的余留,具有与古教会信徒完全不同的心理构成和天生性情。因为上古教会拥有一个包含完整性的意愿,而古教会的信徒则没有。正因如此,主能在上古教会成员当中经由意愿,因而经由内在途径流入;但在古教会信徒当中则不然,他们里面的意愿已经被摧毁了。不过,主流入他们的理解,因而经由外在途径,而非内在途径流入,如前所述(4489节)。经由意愿流入就是经由爱之良善流入,因为一切良善属于心智的意愿部分;而经由理解流入就是经由信之真理流入,因为一切真理属于理解部分。当主使古教会的信徒重生时,祂便在其理解部分形成一个新意愿。因为良善与真理被植入上古教会成员心智的意愿部分(参看895,927节),但被植入古教会信徒的理解部分(863, 875, 895, 927, 2124, 2256, 4328节)。新意愿是在心智的理解部分里面形成的(928, 1023, 1043, 1044, 4328节)。主与居于人中间的良善之间存在一个平行,但主与居于人中间的真理之间则没有(1831, 1832, 2718, 3514节)。因此,相对于上古教会成员,古教会的信徒处在模糊中(2708, 2715, 2935, 2937, 3246, 3833节)。从这一切明显可知,上古教会成员具有与古教会信徒完全不同的心理构成和天生性情。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那些属上古教会的人是内在人,没有敬拜的外在形式;而那些属古教会的人是外在人,具有敬拜的外在形式。因为前者通过内在事物如同白天在阳光下那样看外在事物;而后者通过外在事物如同夜晚在月光或星光下那样看内在事物。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天上,主向前者显为一轮太阳,而向后者却显为一轮月亮(1521, 1529-1531, 2441, 2495, 4060节)。前者就是前面所解释的那些被称为“属天”的人,后者则是那些被称为“属灵”的人。
举例说明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上古教会成员若阅读圣言,无论历史还是预言,不用任何事先的教导或解释就能看到它的内义;并且看得如此充分,以致属内义的属天和属灵事物立刻映入他的眼帘,几乎没有属字义的任何事物。因此对他来说,内义一直处于光明之中,而字义却处于模糊之中。他就像是某人在听别人说话,只听他的意思,不去留意他所说的话。而古教会成员若阅读圣言,离了事先的教导或解释就看不到它的内义;因此对他来说,内义一直处于模糊之中,字义却处于光明之中。他就像是某人在听别人说话,只专注于他所说的话,却不去留意这些话的意思,因此这会失去他。但当一个犹太教会成员阅读圣言时,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他什么也不懂。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内义的存在,还否认它的存在。今天的基督教会成员也是这样。
这一切表明,此处哈抹和示剑所代表的人与雅各的儿子们所表示的人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哈抹和示剑是上古教会余留的一部分,对内在事物感兴趣,对外在事物不感兴趣;而雅各的儿子们则对外在事物感兴趣,对内在事物不感兴趣。这一切还表明,哈抹和示剑不可能接受外在事物,也不可能接受存在于雅各儿子们当中的事物,除非他们的内在被关闭。但是,若这些被关闭,他们将永远灭亡。
这就是哈抹和示剑及其家族被杀的秘密原因,否则这种行为是不会被允许的。但这并不是为雅各的儿子们犯下滔天罪行开脱。他们对这个秘密原因一无所知,并且这也不是他们所关注的目的。各人照各人的目的或意图受审判;在第13节,经上明确说明,他们的意图是诡诈的。当主允许诸如此类的罪行发生时,它就由恶人和那些煽动它的地狱中人来实施。然而,恶人向善人企图并做出的一切邪恶,都会被主转化为良善,此处即是一例,因为哈抹和示剑及其家族都得救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